NO.1 理事长会员单位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一所)成立于1959年,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中央级专业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六大领域(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情报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进程,电子一所始终不渝地立足科技情报研究,不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优化管理和创新业务,现已成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国防军事电子领域知名的情报研究咨询与决策支撑机构。
电子一所现有在职员工800多人,办公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6.7亿元,净资产4.7亿元。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电子一所已形成了政府支撑与管理服务、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知识产权研究与实务咨询、信息传播与媒体服务、信息资源与技术开发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服务对象遍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科技部、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和军队领导机关,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高等院校等。仅“十一五”期间,其中10余项荣获国家级、部级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多项行业管理职能的挂靠单位,电子一所还重点承担了部科技情报、科技成果、声像资源、科技期刊、年鉴编辑、电子工业档案、知识产权、工程建设等行业管理职能,并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电子一所紧密围绕部的职能和中心工作,在强化原有业务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大部门制和两化融合新形势下的支撑体系和工作模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两化融合、物联网、信息安全、工业经济、基础软件等关键科研业务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推出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指标体系,建成了一批权威的行业服务平台。电子一所还是国家军工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也是部内唯一同时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双标兵单位。
进入“十二五”时期,电子一所将以服务于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加快推进新型情报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发展成为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情报研究和知识产权支撑服务能力突出的国家公益性新型情报研究机构,成为支撑战略决策的智库、服务产业创新的平台。
NO.2 副理事长会员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

中心简介:
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工业与信息化部所属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咨询与服务的专业机构,为政府宏观决策和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及时、大量、详实的知识产权分析成果。中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指导下,作为政府在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知识产权智囊团队,承担了行业内大部分知识产权及法律、法规、政策领域的咨询研究工作,为推进行业知识产权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平台与服务。
业务定位:
·为政府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及决策提供支持
·为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行业开展知识产权专业交流提供公共平台
·为产业推进知识产权健康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业务构成:
·政府支撑业务
知识产权法律政策研究咨询与重大政府项目支撑
竞争法律政策研究咨询与重大项目支撑
·企业服务业务
知识产权(专利)代理
专利预警、挖掘与专利布局
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
·公共平台业务
法律教育培训
行业联盟、协会搭建运营
数字音视频标准推广
工业行业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平台及其他数据库建设运营
·公共服务业务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
知识产权纠纷调解
·媒体出版业务
《电子知识产权》杂志出版
《竞争政策研究》杂志出版
所获荣誉:
中心曾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学术技术水平优秀奖、中国专利奖优秀组织奖、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国防科工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拥有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唯一专利代理机构及国防专利代理资质。中心出版的期刊曾获信息产业科技期刊年度学术技术水平优秀奖和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期刊年度报道选题奖,并连续八年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研究成果:
中心承担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信息产业专题研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中长期科技规划配套政策和措施研究、信息产业“十一五”,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科技规划知识产权发展政策研究、北京市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研究、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调研重大课题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推进战略工程软课题研究、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等科技专项的知识产权分析工作。
品牌活动:
自1987年举办业内第一次专利研讨会起,中心主办、承办了多项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品牌活动,其中每年度安排的重要活动包括“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会”、“331工业行业企业知识产权系列培训”、“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大课堂”、“知识产权、标准与发垄断法国际研讨会(IPSMAL)”、“4.26 知识产权发展论坛”、“知识产权与反垄断高峰论坛”等。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总部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电子一所8层
电话:(010)88685225
传真:(010)68632927
邮箱: infoip@infoip.org
网址: www.infoip.org
NO.3 副理事长会员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具体包括以下十方面:1、无线接入;2、固定接入;3、核心网;4、传送网;5、数据通信;6、能源与基础设施;7、业务与软件;8、OSS;9、安全存储;10、华为终端。
华为新的企业标识在保持原有标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充分体现了华为将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持续的创新,支持客户实现网络转型并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业务;华为将更加国际化、职业化,更加聚焦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一种和谐的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稳健成长。
随着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快速增长,华为聚焦重点国家,并加大新兴市场投入。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品牌推广活动,及足球赞助活动,华为在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均大幅提升。在亚太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华为已经成为当地的领导品牌。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拓展,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公司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这使我们可以更加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
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使我们的产品一上市,技术就与全球同步。
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全球范围内的本地化经营,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也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