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历时四天的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满收官。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8大分赛区的3393支队伍参赛,最终从132所高校的1300余名参赛选手中评选出400件电子科研成果和智能硬件创新产品参与总决赛。华为、兆易创新、ARM、平头哥、TI等知名企业更是为本次比赛设置了命题,引导学生贴近行业产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创作。
“研电赛”自1996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经历了十三个春秋。而近两年的“研电赛”都选择了在南京市江北新区举办,也反映了南京作为一个集成电路重镇的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快速集聚
参与本届“研电赛”的企业中(兆易创新、华为、TI、平头哥、ARM、新思科技、Mathsworks、Xilinx、睿赛德等企业),已有不少企业已经在南京落地生根。南京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座集成电路产业新城。其“一核、两翼、三基地”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已吸引了众多集成电路企业来此落户。
江北新区自成立4年间,始终把集成电路作为主导产业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加快打造产业链完备、特色鲜明、规模效应明显的集成电路集群,发布了《南京市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意在积极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江北新区(含浦口区)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区,形成“一核两翼”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2018年,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IC设计主营业务收入达30亿元,同比增幅超70%。2019年上半年,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22%。
目前,江北新区已吸引了26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来此安家落户,其中不乏台积电、紫光展讯、ARM等巨头企业,同时也包含平头哥半导体、大鱼半导体等近两年新建立的集成电路公司,这些企业的加入为江北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研电赛”总决赛选择在江北新区举办,有利于推动产教的融合和与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造就人才,而人才也成为了江北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本届大赛同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了江北新区专场招聘,吸引了华为、龙芯中科、Synopsys、中科芯集成电路、平头哥、Xilinx等80多家来自全国的优质企业前往揽才。这些企业共提供了1600多个实习及就业岗位,现场企业共收到有效简历900余份,初步达成签约率达到65%。
政策保障解决后顾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民日报》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当“人”的要素具备以后,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就要靠相关政策的扶持。
为了帮助集成电路人才在本地得到更好的发展,解决集成电路人才在南京扎根的“后顾之忧”,南京在近两年间陆续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在今年六月,江北新区发布了集成电路“定制版”人才新政《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出台10条新举措,从人才引进、留才奖励、人才培养、生活配套四个方面给予支持,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人才引育,积极推进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建设。该政策涵盖了集成电路产业中的设计、封装、测试、制造、材料、设备各领域,覆盖从顶尖人才和团队、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名校优生到在校实习生的全链条人才,从引、育、留、用四个维度给予保障。
同时,通过新政江北新区正按照全市“一核、两翼、三基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部署,加速集聚集成电路领域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及专业人才,实施全链条引育,意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
通过南京江北新区对集成电路人才的一系列举措上,我们看到了一座正在飞速发展的集成电路“芯”城。这些人才的力量,正是推动未来我国本土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来源:ICisC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