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布。该规划提出,将在重点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力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全面增强人工智能原始创新能力。
规划还提到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那么,谁将率先分享10万亿蛋糕?
基础算法和理论研究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短板,尤其缺少重大原创成果。与起步较早的美国相比,我国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但这一局面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入到AI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在政府支持下,除了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一批在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大数据等细分领域拥有突出研发能力的企业也组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像超多维这样以原创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成为了国内人工智能的领跑人。
核心技术的原创能力是中国科技公司走向世界的最重要一环。在规划中,第一步是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其中,文件提到诸多国家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给业界带来诸多期待。
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超多维与广医一院合作完成全球最早两例裸眼3D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
人工智能落地最重要的是和行业结合,让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届时人工智能将助力行业健康、高效发展。制造业、农业、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方法论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前固化下来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帮助行业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来升级是有难度的,但也拥有最广阔的想象空间。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优势。另外商业化应用场景丰富,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将出现更多突破。相对于在人工智能理论和基础研究领域布局已久的美国,中国在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数据优势,正在吸引国外知名科技公司参与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发。另外,中国在商业应用场景方面,比美国的发展速度更快。零售、支付、安防等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在中国引领一场商业智能化的浪潮。
在此次发布的规划中,提出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六大任务,包括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这为国内企业和机构树立了目标,国家层面也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
尽管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起步较晚,现阶段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顶尖人才队伍的完善和原创核心技术的加速布局,21世纪,中国的人工智能注定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