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人工智能·中国声谷高端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社在论坛上发布了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

图 1 李新社发布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为64.5,较2018年增长4.7%,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全国人工智能呈现三大梯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位列各省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前五,华东地区领跑全国。
李新社指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从“内生动力”、“外部环境”两个维度出发,既考虑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又考虑到人工智能产业与外部环境及其他产业领域的相互影响关系,设立基础支撑、创新能力、融合应用、产业运行、环境保障5个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和特征。
总体来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呈现九大特点:一是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各项指标协同推进;二是基础支撑地区分化显著,上海、浙江、贵州数据开放程度位居前列;三是35所高校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广东、北京、江苏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三;四是融合应用加速突破,安防、医疗成为落地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五是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超过2500家,超半数省市已在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均有布局;六是21省市多管齐下发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七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三大梯队,北上广浙江领跑全国;八是地区发展切入点有所不同,基础产业、技术创新、融合应用各有特色;九是华东跃居区域综合指数第一,五大指标全面领跑。
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深,融合应用持续深化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行业将成为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各省市有望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但我国的基础创新实力提升仍需夯实,围绕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等问题也须进一步加紧研制。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所编制,已连续发布三年,旨在通过指数特征直观反映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主要挑战,为各级政府、关注人工智能行业的机构及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直观的参考依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