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人工智能将重塑哪些行业

日期: 2018-01-18
浏览次数: 42
展望2018:人工智能将重塑哪些行业


AI重塑的不仅是产品、行业,还包括商业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思维。


2017年,从埃隆·马斯克到马克·扎克伯格,几乎每一个商界大佬都在谈论人工智能(AI)。微软亚洲总裁拉尔夫·哈普特公开表示,2018年,人工智能将继续成为主流,并以一种无处不在的方式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工智能的确正加速从一种炫酷的黑科技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它不仅成为许多科技企业愿意为自己标榜的标签,也成为众多媒体乐于追踪的热词。


与AI技术的大热相伴而来的是重塑。许多行业,正在人工智能的高歌猛进中推翻以往秩序,在摸索中构建新的体系,寻找新的平衡。自然,行业的重塑也带来了用户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已是必然。


AI为谁赋能


在近期召开的WISE·2017大会上,2018年人工智能将继续为行业赋能成为行业、技术专家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新机会应运而生,有人认为,AI技术会在智能家电领域有广泛应用、普及,有人特别看好AI技术与新零售结合的机会,有人分析了AI技术在生物领域发展的趋势。


看上去,AI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而无边界。


涂鸦智能总裁陈燎罕乐观地将2018年视作“AI企业将会非常幸福”的一年。他依据自身所在行业与AI技术的结合对前景作出预判,认为2018年AI技术将在智能家电领域有广泛应用和普及,同时语音交互会成为主流家电的标配。


他所在的企业到2017年底已累计服务了超过一万个家电客户,覆盖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显然,在他的判断中,2018年、2019年这一领域还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市场上花样翻新的AI音箱等家居产品,从侧面印证了上述判断,而随着智能语音服务的提升,有更多家用电器将被AI激发出新能量。


同样认为AI技术将在自己关注领域大放异彩的还有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黄鼎隆。他关注的是人工智能与新零售之间可能产生的化学效应。


寒武纪时代,生物界的进化让三叶虫最早拥有了眼睛,生物进化出了视觉。黄鼎隆以此来比喻AI技术与新零售行业结合将产生的“新物种”。“新物种的条件就是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使得现在零售界也具备了眼睛。”他说。


AI系统让人们可以像这个行业的专家一样看懂各种各样的商品。商品识别,带来的是零售业从导购到店上、生产、原材料采购、设计等各个环节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最终使得消费者可以更便利地买到更好的商品。


从AI变成AI服务


当然,AI技术将发挥作用的并不止于这两个行业。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AI在商业中的应用路径日趋宽广,新形态层出不穷。特别是AI技术在单一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突破人们想象力的围栏。产业链不断被重塑,新的科技企业带着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不过,人们更乐于看到的,是AI技术在更多垂直领域中得以应用。


“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了解什么样的算法及策略,在什么应用场景会更有效果。”阿里巴巴创新投资总监高健凯说。


平台化的发展趋势,硬件越来越精进,算法不断进步,在高健凯看来,这三大因素将推动AI技术应用范围更广,也将带来AI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成本更低。


以AlphaGo为例,AlphaGo原来需要20多片TPU(张量处理器),而新升级的AlphaGo Zero只需要4片TPU就能达到比原来更好、更快的结果。


技术的进步,将AI变成了更好、更便宜的技术,在为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正逐步将AI技术向着作为服务输出的方向推进。也就是说未来企业服务公司不一定自己做AI技术,而只需要在团队中配备一两位AI专家,就可以将云服务提供的AI技术“为我所用”。


“未来每家企业服务公司我相信都会是AI+的服务提供商, 各种机器学习应用及框架集成会更方便、 更广、 更便宜。因此, 各种新AI+企业服务的应用一定会跑出来。”高健凯说。


这意味着,或许随着AI服务的发展,不仅仅企业可以更便捷、低价地获得AI技术,也意味着普通百姓将更便利地获得AI服务。


不难想象,未来普通人在工作中也将拥有虚拟助手,在家庭中可以使用与人交互的家居家电产品,出门购物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消费,没事刷新闻获得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信息,甚至去医院也将获得AI支持的诊断治疗。


AI将在可期待的未来,成为各行各业可用、可嵌入的技术,从而让大众获得更具智慧的生活、工作支撑。


打造AI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热的AI技术引得无数资本、企业在这一战场角力,在推动AI技术在不同领域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将AI企业的竞争推向白热化。


同质化模式、低水平应用都将在角逐中逐渐败下阵来,企业洗牌的速度和曾经传统行业企业间竞争、淘汰的速率已不可同日而语。


“每个阶段我们发现赛道上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友商不太一样。”陈燎罕说,国内创新企业间并不仅仅是技术、团队、资本的竞争,更是和时间的竞争,是如何快速建立行业领先优势的竞争。


AI企业的更新迭代,让这些企业时刻处于焦虑状态,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自己贴上AI的标签,也不仅仅是简单地寻找到AI技术与某一领域的接口,而是需要更迫切地寻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好抢先抓住塑造用户使用习惯的第一落脚点。


“今天你在国内生产一款智能产品,可以卖到全球任何一个主流国家和地区,可以非常稳定地使用,这就是我们通过技术积累实现的产品竞争力。”陈燎罕说。


不过仅有技术和产品壁垒已不足以保障企业在AI领域的竞争中高枕无忧,下一步企业应当思考的是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升级。


黄鼎隆也表示,过去5年AI行业的焦点在于技术突破,而接下来的5年,其焦点将向商业落地转移。“商业落地的核心在于工程,工程才能保证你的产品被高效地使用。”他说。


与工程能力密切相关的是产品能力,而这背后是如何定义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可以用AI“解决什么问题”这一本质问题。


此外,AI企业的激烈竞争,让更多创新创业企业开始抱团取暖。特别是对于这一赛道上的创业者而言,许多人因担忧遭到互联网巨头的无情碾压,而选择与同行互相合作,把蛋糕做大。


由此看来,AI重塑的不仅仅是产品、行业,更将商业模式和企业的经营思维进行了重塑。“人工智能将越来越是一个残酷竞争的行业,也将是个紧密合作的行业。竞争还是合作,最终都由AI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核心实力所争得的话语权决定。”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谁决定了AI的企业话语权,谁就将决定引领用户使用方式的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闭窗口】【打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contact us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010-68668488   icipa@ccwre.com.cn
86 0755-2788 8009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冠辉大厦12楼
该平台是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产业化、国际化综合性知识产权创新平台,采用五横两纵架构,不仅实现了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为创新服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通过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库、应用支撑、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五个层面,支撑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产业创新大数据服务子平台、现代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子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与金融服务子平台、知识产权托管子平台等五大子平台10多个系统的运行,并依托统一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Copyright ©2017 - 2021 北京赛昇计世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