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资讯|海信:这个看脸的时代,红绿灯也不例外

日期: 2017-07-26
浏览次数: 108

红绿灯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伦敦街头需要人工操作变换颜色的煤气灯,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想到,当年笨拙的煤气灯会进化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聪明机器。

红绿灯如何“以貌取人”?

机动车闯红灯会被自动抓怕,这已经广泛应用,对于行人斑马线前闯红灯的行为,现在也能同样被抓拍,学会了看人脸的红绿灯,对闯红灯的人来说恐怕不是一个好消息。

通过信号机的后台控制,信号灯与摄像头实现联动,当红灯时,信号机会激发摄像头的抓拍功能,自动寻找斑马线上的人脸,一旦发现、即刻抓拍。抓拍到的图像则与公安系统数据库实时比对,记录违规行为者的信息。

不要侥幸于闯红灯没有出事故、未被交警发现,在大数据时代,红绿灯眼中你的行为,将影响到银行征信等很多方面。

汽车也有“脸”了?

红绿灯能够“以貌取人”,海信交通管控平台则能够“以貌取车”,通过机动车的外观特点进行识别记录,也就是说,汽车有“脸”了。

与以往将车牌号作为唯一识别标志不同,海信交通管控平台能够通过车辆的车型、颜色、车标以及车内的摆件和年检标志等,进行二次识别,就像一个人脸部的眼睛、鼻子和嘴形,都可以作为某个人的识别特征。而基于车辆特征的二次识别技术,通过“以图搜车”,将车辆识别技术和能力范围大大提高。“有脸”的汽车,还敢违法吗?

红绿灯怎样“进化升级”?

只懂抓拍的红绿灯,不是聪明的好助手。

红绿灯还会给要过斑马线的行人开绿灯、给按推荐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这些都源于红绿灯的智能中枢——信号机。

海信作为国内信号机领域的老大、国际三大信号控制巨头之一,对信号机和信号控制策略的研究,已经“进化升级”到“无人知晓”的境地。例如,当行人站在斑马线一端时,马路对面的信号灯会自动变为绿色、机动车道变为红灯,为行人过马路提供便利。而让车主以为是运气的“一路绿灯”,其背后则有复杂的相位设计、策略制定和宏观、中观、微观整体协调,最终才得以实现。

作为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红绿灯,对于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交通拥堵的加剧、无人驾驶的新生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红绿灯的自我演变也不停的推进。无论看人脸、识车脸还是智能服务,最终都将落脚到交通的高效、便捷运行。



关闭窗口】【打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contact us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010-68668488   icipa@ccwre.com.cn
86 0755-2788 8009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冠辉大厦12楼
该平台是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产业化、国际化综合性知识产权创新平台,采用五横两纵架构,不仅实现了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为创新服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通过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库、应用支撑、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五个层面,支撑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产业创新大数据服务子平台、现代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子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与金融服务子平台、知识产权托管子平台等五大子平台10多个系统的运行,并依托统一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Copyright ©2017 - 2021 北京赛昇计世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