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针对我国专利和商标申请增长因素的调查报告

日期: 2021-01-18
浏览次数: 27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近日发布了调查报告,认为中国专利与商标申请量大增是非市场原因导致的,主要因素包括补贴、政府指标、恶意抢注、防止恶意抢注的防御性申请


众所周知,中国专利与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甚至超过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的申请量总和。2019年中国的商标申请达到780万件,专利申请达到430万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PCT申请量也首次超过美国。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近日发布了调查报告,认为中国专利与商标申请量大增是非市场原因导致的,主要因素包括补贴、政府指标、恶意抢注、防止恶意抢注的防御性申请。


美国专利商标局认为补贴对中国专利的商业化有很大负面影响,中国专利的商业价值相对其他国家要低。


 
首先,中国专利在国外申请的比例太低。

一般情况下,申请人希望专利申请在国内和国外都提交,以使得利益最大化。如果专利只在国内申请,不进入国外,实际上等于只在国内市场有排他权,在国外白白送人了。
 
美国专利商标局认为中国专利在进入国外的比例只有5%,也就是每100件申请中只有5件进入到国外,而美国专利进入到国外的比例达到80%,是中国的16倍。而其他国家的专利海外申请比例从42%至202%不等,同样远高于中国。这里要解释的是,国外申请的比例很多情况会超过100%,主要是考虑了不同国家的同族申请的情况,例如有的一件专利进入到多个海外国家,相当于一件国内申请衍生出多个海外申请,综合计算,海外申请的比例就会超过100%,高于中国的几十倍。
 
所以专利只在中国申请不进入到国外,除了部分产品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专利的商用价值不大,在国外申请获得的利益抵不上成本。否则,产品在国外大量销售,专利应该要在海外布局。
 
其次,中国专利的商业化率比较低。

美国专利商标局认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美国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在全球占比达到32.5%,而中国的占比只有1.7%。中国的许可收入比例也远低于欧洲和日本,甚至比韩国还要少。而中国的专利数量比其他四个地区的总和还多,许可收入只占1.7%,显然不匹配,所以大量的专利未商用化。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这份调研报告对中国知识产权申请活动的看法还是比较负面的,没有考虑到中国在知识产权质量提高上的努力,此外,有些参数的计算也是值得商榷的,例如许可收入方面,这里的计算只是考虑到登记的专利许可收入,但是很多中国申请专利主要是保护自己的产品,并不对外进行专利许可。

美欧日的专利许可收入很多来自通信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例如高通、爱立信、诺基亚每年都需要从中国企业收取大量的许可费,因为终端的制造主要在中国,这些产品最终要卖到欧洲、印度、甚至美国等地区,中国企业交纳的许可费相当一部分是转嫁到对外销售的产品中了。但是作为一份唱反调的意见,USPTO的这份报告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IPRdaily综合佑斌、USPTO官网


关闭窗口】【打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contact us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010-68668488   icipa@ccwre.com.cn
86 0755-2788 8009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冠辉大厦12楼
该平台是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产业化、国际化综合性知识产权创新平台,采用五横两纵架构,不仅实现了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为创新服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通过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库、应用支撑、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五个层面,支撑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产业创新大数据服务子平台、现代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子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与金融服务子平台、知识产权托管子平台等五大子平台10多个系统的运行,并依托统一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Copyright ©2017 - 2021 北京赛昇计世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