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自2月25日,华为、小米等著名科技企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 MWC 2019上展示了最新的5G 可折叠屏手机之后,可折叠屏手机在短时间内便开始风靡世界。国内消费者对此纷纷称赞并表示“中国的科技令我们骄傲”。而与此同时,这个令全世界人拍手叫好的“黑科技--折叠屏”引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到底这个黑科技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一起来科普一个概念,即实现华为折叠屏手机的--柔性屏,英文名OLED。柔性OLED采用的是塑料基板,而非常见的玻璃基板,借助薄膜封装技术,在面板背面粘贴保护膜使得面板可弯曲来实现其弯曲,不易折断。柔性OLED面板从顶部到底部呈凹型,弯曲半径可达700毫米,但需要注意的是,柔性屏可以卷曲,并不能折叠。
那么,问题来了,柔性屏既然不能折叠,华为是怎么实现“折叠屏”的呢?

实际上,华为这种“折叠屏”移动终端并不是像一张纸一样完整的一体,而是由两个结构通过折叠机构与柔性屏连接实现。根据华为于2016年9月20日申请的专利号为“CN 107846484 A”的专利来看,这种柔性屏移动终端它是由壳体,柔性屏和折叠机构组合链接而成。壳体是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组成。折叠机构由单排排列的多个V型支架连接成整体的软质支撑结构和固定在V型凹槽内的硬质支撑结构组成。该硬质支撑结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共同组成柔性显示屏的支撑结构,并避免折叠机构表面出现缝隙从而影响移动终端,每个硬质支撑结构封堵其对应的V型支架的两端。
具体地来说,首先,通过软支撑结构将把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起来,在把硬质支撑装置固定在软质支撑结构的每一个V型凹槽中并封堵其口。当移动终端折叠时,多个V型支架折弯尖端靠拢,每个封堵层被压缩在与该封堵层连接的V型支架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使得折叠机构形成一个C形结构,故而实现移动终端的“折叠”。再将可弯曲的柔性屏材料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硬质支撑结构相连接,从而实现了“连续、可折叠的大屏幕一体”手机。
经检索,华为此“折叠机构”这一技术技术目前已经在美国、欧洲、韩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申请了不少相关专利。此技术的成功之处在于,完美避开可柔性屏不能折叠、只能弯曲的特性,利用可弯曲的软质材料结合,取长补短,创造了科技新物种,震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