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促创新,集成电路行业不再“空芯”

日期: 2018-04-27
浏览次数: 86

摘要: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已发展多年,近年来更是颇受重视,但是国产化水平仍然较低,芯片产业受制于人情况相当严重,近日来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封杀事件更是将这一问题全面暴露出来。这是一个产业问题,也对产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自主研发和创新要紧跟时代技术发展,全面融入市场竞争。面对现阶段我国产业的现状,为促进创新,产业部门要重视并主动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以促进创新。此外在政府积极推进的产业领域或研发项目,要以开放的心态鼓励和支持创新,要容忍挫折和失败,避免因畏惧失败而掣肘研发创新工作,革新体制,全面激发创新潜能。

 

一、事件背景介绍


美国商务部在美东时间4月16日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并对中兴通讯处以3亿美元罚款,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表面来看,这不是一个知识产权问题,但是结合近期美国以“301”为名发起的贸易纠纷,却值得我们从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相关产业自主创新及知识产权方面引起思考。


通过公开信息,中兴的设备和终端等产品的大部分芯片都依赖美国进口,中兴通讯面对全面禁售将举步维艰,而在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方面如果得不到相关公司的授权则影响更大。作为国内高科技公司榜样的中兴通讯,一夜之间就站到悬崖边缘,反映出来的不是中兴单个公司的问题,而是国内整个集成电路乃至电子信息产业内核“空芯化”的挑战,如果把中兴换成其他企业,面临的窘境也好不了太多。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在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也很难有哪个企业能从容面对如此压力。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中兴通讯近年的国际专利申请(PCT)一直位居全球前列,通常意义上来说专利申请量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的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特别是由于从欧美国家来看专利申请的相关费用较高,其表征更为明显。


知识产权促创新,集成电路行业不再“空芯”

图一 ZTE PCT申请量2011、2012、2016年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位居全球第二

从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官网查询来看,中兴也披露了较多的通信相关标准专利,说明其专利质量还是有一定保证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运行良好,相比国内同行有较强创新和知识产权能力的公司,面对美国供应商全面停止供货的压力,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值得思考和分析。


二、国内集成电路自主创新及知识产权问题


(一)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欠缺,产业“空芯化”现象日益明显

200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以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市场规模急速扩张,孕育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相关国际型龙头企业,例如本次事件的主角中兴通讯,其他的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但这类企业往往偏应用端,在信息产业的核心领域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自主能力较弱,通过对中兴的专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专利主要集中于应用层面,其中被视为高价值的标准必要专利等,也主要集中于芯片或算法设计方面,在芯片制造等相关战略领域涉及较少,对设备自主制造支撑较弱。事实上,我们对国内集成电路相关所有专利进行总体分析,发现其技术分布也基本类似,偏重于应用端技术、通信或信息计算方法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制造等相关专利申请较少,说明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创新研发能力较弱。以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FPGA(现场可编辑逻辑阵列)等高端芯片为例,我国申请量较高的企业仅有100-200余件专利,而国际领先企业的专利储备都在数万件级别;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中芯国际等企业已加紧研发,但知识产权储备仍与Intel、三星等企业存在数十甚至百倍的差距,知识产权的巨大差距对我国企业进行技术或产业布局带来巨大障碍,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突破口,导致我国企业在集成电路的重点核心领域极少布局,只能在应用端等下游产业寻找市场突破,形成了现阶段市场规模巨大,但是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缺失的“空芯化”现象。


产生上述问题,和我国相关产业长期不重视或不愿意自主创新和重视知识产权,有重要关联。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应用端等下游产业技术门槛低,经济规模增长快等因素较受企业青睐,发展较快,这也无可厚非;但在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期,由于核心技术研发需要成本极高,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较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也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入研发,形成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空芯化现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日益凸显。


(二)市场化不足、知识产权对创新激励和保护较弱,差距难以缩小

业内人士也曾发现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并提出了芯片国产化战略,但是经过数十年发展来看收效甚微。集成电路行业国际化程度极高,国际厂商为保住自己的领先位置,通过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方式为追赶者设置了众多创新壁垒,后进企业技术规避难度极大,耗费较多研发或专利费投入。集成电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又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集成电路行业存在非常著名的“摩尔定律”,这个定律不是一个客观物理定律,而是在市场快速发展和有效竞争中,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周期要求,如果跟不上摩尔定律的研发速度,就将会被市场淘汰。这就给追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规避领先企业的知识产权壁垒,还要不停地迭代研发,这使得集成电路产业与“两弹一星”等其他战略核心领域不同,不是跨过一个技术门槛,就可以列入先进行列并良性发展。


我国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知识产权储备欠缺,应对国际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造竞争壁垒的经验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屡屡遭遇各类知识产权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和技术研发。集成电路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产业,资金规模要求极高,对于追赶者而言,需要付出极大代价,并要承受得起短期失败。此前我国的芯片发展热潮中,因为集成电路投资反馈期过长,往往超过一般的人事任命或投资退出周期,而国内相关产业较多企业往往行政主导因素较多,导致发展路线一致性和投资持续性方面有所欠缺,不能有效支撑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上述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集成电路产业处于长期追逐,很难赶超的不利境地,最终表现为芯片国产化率不高。反观韩国三星进行存储器产业布局及投资时,在1980年代,每年投入数亿美金,不计成本全力追赶,而且在2008年存储器行业出现衰退时逆势增加投入,从人才、技术、知识产权和市场等多方面发力,最终占据存储器行业大半江山。


(三)现阶段我国创新发展仍重应用不重技术,知识产权发展大而不强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对我国的创新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最热的技术领域多为应用类或是商业模式,其中的“硬技术”含量较低,集成电路等微电子相关技术创新推动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应用模式类创新门槛低,且收益快,相较而言,集成电路等核心战略产业并未得到全社会关注和发展,人才有所流失。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最为明显的就是专利申请量快速提升,但实际上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有限。存在大量专利申请是项目或指标要求而申请情况,专利证书往往成为形式性指标,与产业创新联系较弱。此外由于国内知识产权执法环境较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创新得不到有效激励。


三、对策建议


上述现状都要求现行的集成电路创新体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转变,需要全面推进创新激励和保护机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创新要全面融入市场竞争,接受市场考验

国内在大力投入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全面融入市场竞争。现阶段由于众多政策原因导致国有资本投资时往往有不得亏损等不合市场规则要求,衍生出种种“明股实债”等投资行为,对资金使用或经营决策形成较多限制,导致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要求快速反应时极为不利;此外在较多国企或行政层面,由于人事任命周期往往短于集成电路发展见效周期,导致相关政策或策略不延续。建议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尤其公有制企业,纳入投资平台,市场化管理,减少行政性影响,同时对于发展较差企业及时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国内现阶段进行相关产业投资时,需要合理设定评价标准,避免采用投资回报率等硬性指标。


(二)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正确意识的普及,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创新与知识产权关系紧密,创新是全社会发展都需要的推动力,而知识产权在国内往往仅在研发后端才被重视,不利于对创新的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对产业的创新推动作用有限,需要主管部门全面推动产业知识产权正确意识的建立。避免知识产权成为技术研发水平的指标,导致研发向专利、论文等指标异化,让研发和创新回归技术,用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奖励创新,还原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正确作用。建议在重大项目立项过程中将知识产权等指标转变为技术实施或技术转化指标,同时加强项目知识产权预警分析,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协助知识产权司法、执法部门对侵权行为严格执法,保护创新。此外,鉴于集成电路领域国外企业筑起的重重知识产权壁垒,成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有效联合相关企业,构筑有效知识产权防御机制。


(三)加强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专业人才持续培养,促进行业发展

现阶段,国内人才发展往往出现成熟、优秀专业人员向管理、行政岗位转化趋向,原因多为专业技术领域人员待遇低或增长慢、掌握资源少,无法促进持续高效技术研发,这也导致国内集成电路领军、高级研发人员匮乏,经验丰富、成熟国际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数量极少,而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复合领域的专业人士则更为稀缺。建议改善科研院所、国企等国有体制内技术人员晋升分级体制,让技术人员在同一研发岗位依据工作时间和成果等指标评定可获得较大待遇提升为吸引较多人才进入集成电路行业,在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时应当有所倾斜;在注重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技术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特别是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专业人士培养,促进产业发展。


关闭窗口】【打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contact us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010-68668488   icipa@ccwre.com.cn
86 0755-2788 8009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冠辉大厦12楼
该平台是面向全球、服务全国的,产业化、国际化综合性知识产权创新平台,采用五横两纵架构,不仅实现了对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为创新服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通过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库、应用支撑、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五个层面,支撑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产业创新大数据服务子平台、现代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子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与金融服务子平台、知识产权托管子平台等五大子平台10多个系统的运行,并依托统一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Copyright ©2017 - 2021 北京赛昇计世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