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发展数字经济就没有驱动力。
7月17日,《杭州市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政策》(以下简称《专项政策》)正式对外发布,共十四条。

杭州市经信委主任夏积亮告诉记者,《专项政策》重点扶持集成电路企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链整合项目,致力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集成电路企业,为杭州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之都提供有力保障。
集成电路产业是“三高”汇聚的产业,第一是人才,第二是资金,第三是技术,具有典型的高人才、高门槛、高技术特征。
《专项政策》明确,每年统筹安排各级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杭州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并对资助条件、金额、比例等做了说明,扶持范围包括企业研发投入、IP(知识产权)购买、流片制造、新建或技改项目、自主芯片(模组)的规模化本地应用以及新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六个方面。
比如,针对集成电路企业,对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含)以上项目,给予其实际研发投入的2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
再比如,针对新建的技术或综合技术服务平台,给予其项目设备自筹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政策》提出将设立国资性质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平台,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入集成电路产业资本领域,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杭州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据介绍,《专项政策》自2018年8月12日起施行,凡在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以及配套支撑的法人单位(包括外资企业)均可享受。
“这个政策,我总体感觉是非常地接地气!”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明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在看了14条新政后,他告诉记者,研发、IP购买、掩膜版制作等方面的补贴,该公司都能享受到。“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要几千万元,这个新政很实在。”

《专项政策》新闻发布会后,现场还举行了浙江省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共建签约。
该平台由中电海康集团、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和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共同打造,目标是以12英寸特色高端芯片工艺研发为核心,覆盖通用芯片设计、测试服务的开放性平台。
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主任陈国权介绍说,开放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特色工艺研发中试、传感器与集成电路设计、IP核深入开发、特色芯片流片代工、晶圆与芯片检测、EDA运维、设备验证、产品达标与推介、人才实训等服务。
微纳产业涵盖了集成电路、传感器、微机电系统等多个领域,前景广阔。但行业壁垒高,设备购置和日常运行投入都十分巨大,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
“研发开放平台的推出,将有力改变这一局面,为更多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在IC设计制造等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陈国权说。
据悉,浙江省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将位于青山湖微纳智造小镇。该小镇已经引进了投资总额约63亿元的产业项目21个,集聚了18位“千人计划”专家,包含了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等微纳产业主要领域。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全国,杭州是较早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之一。但是,杭州在该产业上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设计领域——入选国家首批七个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基地,“杭州设计”在全国城市排名第5,集聚了全省85%以上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95%以上的集成电路设计收入。
“在具体发展思路上,我们既要‘扬长板’,发挥好设计产业的集聚优势,进一步拉长长板;又要‘补短板’,补上材料、芯片和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短腿’,大力推动材料生产、芯片制造与装备制造等项目在杭州落地。”夏积亮说,去年发布的《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以设计带动制造”的发展思路。
通观《专项政策》,其两大重点就是鼓励设计企业和生产企业做强做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全设计流程给予政策资助,鼓励产业类的材料生产、装备制造等大项目在杭州落地。
据了解,在新政出台前,政策起草团队调研了武汉、合肥、南京、厦门等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并广泛咨询了企业、行业协会、专家等意见。
“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春天来了!”在现场参会的浙江射频产业联盟秘书长、杭州镓谷科技有限公司王永河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