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任命罗东川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庭长。今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针对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东川。什么是知识产权?罗东川介绍,通俗地讲,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既包括对智能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如专利权、著作权),也包括对商业标志所享有的权利(如商标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对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课题所享有的专有的权利。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事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事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繁荣,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何进展?罗东川说,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垄断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上诉案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专门发来贺信,高度评价这一旨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
发布时间 :
2019
-
03
-
27